智能交互设计2025级新生拓展阅读计划

培养设计思维 · 提升专业素养 · 拓展行业视野

【智能交互设计】拓展阅读播客

分阶段阅读安排表

学期 月份 书名 作者 推荐指数
第一学期 9月 《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》 罗宾·威廉姆斯 ★★★★☆
第一学期 10月 《Don't Make Me Think》 Steve Krug ★★★★★
第一学期 11月 《简约至上:交互式设计四策略》 Giles Colborne ★★★★☆
第一学期 12月 《设计师要懂心理学》 Susan Weinschenk ★★★☆☆
第一学期 1月 《破茧成蝶: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》 刘津、李月 ★★★★☆
第二学期 3月 《设计中的设计》 原研哉 ★★★★★
第二学期 4月 《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》 Donald Norman ★★★★☆
第二学期 5月 《上瘾: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》 Nir Eyal ★★★☆☆
第二学期 6月 《腾讯产品法》 李立 ★★★★☆
第二学期 7月 《服务设计微日记》 胡晓 ★★★☆☆

书籍详细介绍

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

《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》

罗宾·威廉姆斯

★★★★☆

核心价值:

将复杂设计原理浓缩为亲密性、对齐、重复、对比四大原则,适合设计入门。

推荐理由:

语言轻松幽默,案例丰富,通过前后对比展示设计改进效果,帮助新生快速掌握版式设计基础。

Don't Make Me Think

《Don't Make Me Think》

Steve Krug

★★★★★

核心价值:

提出可用性第一定律"别让我思考",强调网页设计应直观易用。

推荐理由:

经典的可用性设计指南,案例贴近日常网页,教会新生从用户视角思考设计合理性。

简约至上:交互式设计四策略

《简约至上:交互式设计四策略》

Giles Colborne

★★★★☆

核心价值:

通过删除、组织、隐藏、转移四策略实现简约设计,平衡功能与易用性。

推荐理由:

聚焦主流用户需求,提供具体简化方法,适合交互设计实践。

设计师要懂心理学

《设计师要懂心理学》

Susan Weinschenk

★★★☆☆

核心价值:

解析100个设计相关心理学原理,如注意力、记忆、决策等。

推荐理由:

将心理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结合,帮助新生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。

破茧成蝶: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

《破茧成蝶: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》

刘津、李月

★★★★☆

核心价值:

国内资深设计师分享职业经验,覆盖需求分析、设计流程、职业规划。

推荐理由:

本土化案例真实可感,解答新生常见职业困惑,搭建理论与职场的桥梁。

设计中的设计

《设计中的设计》

原研哉

★★★★★

核心价值:

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探讨设计本质,主张"设计是捕捉事物本质的能力"。

推荐理由:

跨学科视角拓宽设计思维,结合"RE-DESIGN"项目展示日常用品的创新可能。

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

《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》

Donald Norman

★★★★☆

核心价值:

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日常用品设计缺陷,提出"以用户为中心"的设计原则。

推荐理由:

案例源于生活(如门、水龙头),帮助新生建立"设计即解决问题"的意识。

上瘾: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

《上瘾: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》

Nir Eyal

★★★☆☆

核心价值:

提出"触发-行动-多变酬赏-投入"上瘾模型,解析产品粘性机制。

推荐理由:

结合Facebook、Instagram等案例,适合理解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留存策略。

腾讯产品法

《腾讯产品法》

李立

★★★★☆

核心价值:

总结腾讯产品思维(本质思维、系统思维等),揭秘微信、QQ等产品的设计逻辑。

推荐理由:

本土化互联网产品案例丰富,展示如何平衡商业目标与用户体验。

服务设计微日记

《服务设计微日记》

胡晓

★★★☆☆

核心价值:

通过日记形式记录服务设计实践,涵盖公共服务、商业场景案例。

推荐理由:

轻量化阅读,适合理解服务设计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的全流程。

播客重点内容

重点书籍解读

《Don't Make Me Think》

可用性是设计的基石。比如我们常用的微信"返回"按钮,用户无需思考就能操作,这就是"别让我思考"的体现。

《设计中的设计》

日常用品的创新往往被忽略。比如把雨伞手柄设计成挂钩,既解决挂放问题,又不增加成本。

《破茧成蝶》

脱离商业目标的设计是空中楼阁。比如电商APP的"加入购物车"按钮,既要美观,也要引导转化。

核心观点

设计需平衡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,从日常观察中培养设计敏感度。

可用性是设计的基石,用户不应为界面操作而思考

日常用品中蕴含着大量创新机会,设计师应具备"重新设计"的思维

优秀的设计必须考虑商业目标,不能脱离实际业务需求

实践任务

观察3个日常设计痛点

记录生活中遇到的3个设计不合理的产品或服务,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。

重新设计校园卡功能

基于用户体验原则,重新设计校园卡的使用流程和界面,提升便利性。

分析咖啡店服务流程断点

观察咖啡店从点单到取餐的全流程,找出服务断点并提出优化建议。

配套学习建议

案例分析方法

选择日常产品(如APP、家电),用"用户旅程图"梳理体验痛点,结合书籍理论提出改进方案。

每周撰写1篇设计分析笔记,发布至学习社群交流。

延伸资源

网站

Awwwards(设计灵感)、Nielsen Norman Group(可用性报告)

工具

Figma(原型设计)、Miro(用户流程图绘制)

播客

《设计杂谈》《UX Coffee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