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理论到实践的文化传承之旅
学期 | 月份 | 书名 | 作者/编者 | 推荐指数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第一学期 | 9月 | 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(第四版)》 | 王文章 | ★★★★★ |
10月 | 《非遗学原理》 | 冯骥才 | ★★★★☆ | |
11月 | 《国际非遗文典》 | 胡木清等 | ★★★★☆ | |
12月 | 《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》 | 曹德明 | ★★★☆☆ | |
1月 | 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》 | 马盛德 | ★★★★☆ | |
第二学期 | 3月 | 《传统手工技艺》 | 陶洁 | ★★★★☆ |
4月 | 《黄河图:黄河流域手艺人和他们的家乡》 | 罗易成 | ★★★☆☆ | |
5月 | 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》 | 杨红 | ★★★★☆ | |
6月 | 《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》 | 黄永林 | ★★★☆☆ | |
7月 | 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》 | 王文章 | ★★★★☆ |
王文章 | 高等教育出版社
国内首部系统研究非遗的理论专著,从概念、价值、分类到保护原则与方法,构建完整知识体系,是专业入门必读。
结合《非遗法》条文学习,理解法律框架下的保护实践
冯骥才 | 人民文学出版社
非遗学奠基之作,阐述非遗的起源、使命与保护路径,提出"文化自觉"理念,兼具理论深度与人文关怀。
对比阅读《文化自觉与全球化》,深化理论认知
胡木清等 | 上海辞书出版社
收录20余个国家的非遗保护案例,包括日本、韩国、埃及等国经验,提供全球化视野下的比较研究视角。
重点分析日本"人间国宝"制度与社区参与模式
曹德明 |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分析38个国家的保护机制,重点介绍法律政策、资金模式和传承体系,为国内实践提供国际借鉴。
制作"各国非遗政策对比表",提炼可借鉴要素
马盛德 | 商务印书馆
权威专家总结中国非遗保护20年实践,结合昆曲、二十四节气等案例,解析保护理念与实施路径。
结合书中案例,撰写"非遗保护成功要素分析"短文
陶洁 | 学苑出版社
详细讲解21类传统技艺的源流与传承现状,涵盖陶瓷、织造、金属工艺等,附实物图片与工艺流程图。
选择一项本地传统工艺,对照书中方法进行田野调查
罗易成 | 三联书店
通过27位手艺人的田野调查,记录剪纸、皮影、陶艺等工艺与生活的交织,展现非遗的活态传承。
分析书中手艺人的传承困境,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
杨红 |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系统研究非遗数字化的分类体系、元数据标准和数据库建设,为技术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。
尝试用Excel建立小型非遗项目数据库,实践书中方法
黄永林 |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
探讨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,包括数字展览、虚拟传承人等前沿议题。
调研一个非遗数字化案例,分析技术应用的优缺点
王文章 | 文化艺术出版社
介绍非遗调查的方法与技巧,包括访谈技巧、影像记录、档案建立等实操内容,附田野调查案例。
设计一份非遗访谈提纲,模拟田野调查过程
理解非遗的活态性、传承性特征,掌握"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"的十六字方针
借鉴日本"人间国宝"、韩国"重要无形文化财"等保护制度,思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
数字化保护不是简单技术叠加,而是要平衡真实性与创新性,实现"见人见物见生活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