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25级新生拓展阅读计划

从理论到实践的文化传承之旅

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】拓展阅读播客

分阶段阅读安排表

学期 月份 书名 作者/编者 推荐指数
第一学期 9月 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(第四版)》 王文章 ★★★★★
10月 《非遗学原理》 冯骥才 ★★★★☆
11月 《国际非遗文典》 胡木清等 ★★★★☆
12月 《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》 曹德明 ★★★☆☆
1月 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》 马盛德 ★★★★☆
第二学期 3月 《传统手工技艺》 陶洁 ★★★★☆
4月 《黄河图:黄河流域手艺人和他们的家乡》 罗易成 ★★★☆☆
5月 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》 杨红 ★★★★☆
6月 《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》 黄永林 ★★★☆☆
7月 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》 王文章 ★★★★☆

推荐书籍详细介绍

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(第四版)封面

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(第四版)》

王文章 | 高等教育出版社

★★★★★

国内首部系统研究非遗的理论专著,从概念、价值、分类到保护原则与方法,构建完整知识体系,是专业入门必读。

结合《非遗法》条文学习,理解法律框架下的保护实践

非遗学原理

《非遗学原理》

冯骥才 | 人民文学出版社

★★★★☆

非遗学奠基之作,阐述非遗的起源、使命与保护路径,提出"文化自觉"理念,兼具理论深度与人文关怀。

对比阅读《文化自觉与全球化》,深化理论认知

国际非遗文典封面

《国际非遗文典》

胡木清等 | 上海辞书出版社

★★★★☆

收录20余个国家的非遗保护案例,包括日本、韩国、埃及等国经验,提供全球化视野下的比较研究视角。

重点分析日本"人间国宝"制度与社区参与模式

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封面

《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》

曹德明 |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
★★★☆☆

分析38个国家的保护机制,重点介绍法律政策、资金模式和传承体系,为国内实践提供国际借鉴。

制作"各国非遗政策对比表",提炼可借鉴要素

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封面

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》

马盛德 | 商务印书馆

★★★★☆

权威专家总结中国非遗保护20年实践,结合昆曲、二十四节气等案例,解析保护理念与实施路径。

结合书中案例,撰写"非遗保护成功要素分析"短文

传统手工技艺封面

《传统手工技艺》

陶洁 | 学苑出版社

★★★★☆

详细讲解21类传统技艺的源流与传承现状,涵盖陶瓷、织造、金属工艺等,附实物图片与工艺流程图。

选择一项本地传统工艺,对照书中方法进行田野调查

黄河图:黄河流域手艺人和他们的家乡封面

《黄河图:黄河流域手艺人和他们的家乡》

罗易成 | 三联书店

★★★☆☆

通过27位手艺人的田野调查,记录剪纸、皮影、陶艺等工艺与生活的交织,展现非遗的活态传承。

分析书中手艺人的传承困境,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

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封面

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》

杨红 |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
★★★★☆

系统研究非遗数字化的分类体系、元数据标准和数据库建设,为技术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。

尝试用Excel建立小型非遗项目数据库,实践书中方法

非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封面

《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》

黄永林 |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

★★★☆☆

探讨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,包括数字展览、虚拟传承人等前沿议题。

调研一个非遗数字化案例,分析技术应用的优缺点

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封面

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》

王文章 | 文化艺术出版社

★★★★☆

介绍非遗调查的方法与技巧,包括访谈技巧、影像记录、档案建立等实操内容,附田野调查案例。

设计一份非遗访谈提纲,模拟田野调查过程

播客核心要点

理论基础

理解非遗的活态性、传承性特征,掌握"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"的十六字方针

国际视野

借鉴日本"人间国宝"、韩国"重要无形文化财"等保护制度,思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

技术应用

数字化保护不是简单技术叠加,而是要平衡真实性与创新性,实现"见人见物见生活"

配套学习建议

研究方法

  • 田野调查法:掌握参与式观察、深度访谈技巧,学习使用录音录像设备
  • 文献分析法:学会查阅地方志、家谱、非遗申报材料等历史文献
  • 比较研究法:对比不同地区同类非遗项目的异同,分析地域文化影响

延伸资源

  • 纪录片:《中国非遗公开课》《指尖上的传承》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
  • 机构资源: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数据库
  • 实践机会:参与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